稿件来源:《重庆日报·思想周刊》 作者: 姚树洁 时间:2023年8月14日
近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四川考察时强调,要坚持“川渝一盘棋”,加强成渝区域协同发展,构筑向西开放战略高地和参与国际竞争新基地,尽快成为带动西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增长极和新的动力源。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是习近平总书记亲自研究、亲自部署、亲自推动的重大战略决策,是党中央交给川渝两地的重大政治任务。如何进一步加强成渝区域协同发展,打造带动全国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增长极和新的动力源?重庆日报专访了城市化与区域创新极发展研究中心专家、重庆大学汪峰教授,谈谈他的看法。
合力打造高水平区域协作发展样板
重庆日报:如何坚持“川渝一盘棋”,进一步深化川渝全方位合作、促进区域协同发展,合力打造高水平区域协作发展样板?
汪锋:重庆向西,成都向东,成渝两地相向而行,发挥产业互补优势,带动川渝地区城市群实现跨越式发展。首先,建设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对中国区域协调发展具有重要的全局性作用,坚持“川渝一盘棋”、加强成渝两地经济合作,有助于在中国经济发展中发挥更大的作用,实现双赢的局面。其次,着力打造高质量发展城市群,系统推进中小城市建设,加快形成川渝城市化发展新格局。建设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除了要大力推进重庆、成都两座核心城市的经济发展以外,还要促进双城经济圈内中小型城市的高质量发展,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工业园区、满足高品质生活要求的卫星城市分布于川渝地区广阔的地理空间之中,并与重庆、成都两座核心城市形成互补关系。再次,提供优惠政策引进高水平人才队伍,大力推动基础研究和工程研发,抢占产业链价值链高端环节,避免产业低水平重复投资和无序竞争。
协同构筑向西开放战略高地和参与国际竞争新基地
重庆日报:在协同优化改革开放创新体制机制,构筑向西开放战略高地和参与国际竞争新基地方面该怎样着力?
汪锋:成渝地区联手打造内陆开放高地是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的重要内容。首先,要深入扎实做好对外开放制度建设,不断深化改革创新,疏通对外开放的制度性堵点。要内部挖潜做好对外开放的顶层设计和制度建设,抓住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国家战略实施的历史机遇,扩大规则、规制、管理、标准等制度型开放,在国家政策法规框架内放宽外资市场准入限制,推动对外贸易与国际经贸规则衔接。其次,要携手打造西南对外贸易通道,构建面向东南亚、中亚、中东、欧洲的全方位战略物流通道,提高我国经略周边的能力。成渝两地一方面应积极呼吁持续加强中欧班列西部通道国内段重庆至新疆的升级改造,进一步优化西部地区要素资源配置;另一方面针对中欧国际班列西部通道国际段,应共同推进与通道沿线国家、口岸对接,统筹境内外枢纽和集货分拨节点,加强区域合作,提升通道运行服务水平。再次,在外向型产业选择和吸引外资过程中,既要按市场经济规律办事,也要兼顾国家经济安全,绘制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内部循环、国内大循环、国内国际双循环的分层级产业布局蓝图,依托高水平产业高地打造参与国际竞争新基地。
着力构建特色鲜明、布局合理、集约高效的城市群格局
重庆日报:怎样进一步强化重庆和成都的辐射带动功能,处理好中心和区域的关系,构建特色鲜明、布局合理、集约高效的城市群格局?
汪锋:具体而言,需要做好三方面的工作:一是优化重庆、成都两座超大型城市的城市功能。大城市核心区域应以承载技术密集、资本密集的关键产业、关键部门为主要目标,而将非核心城市功能向川渝地区其他城市疏解,进而形成布局合理、集约高效的城市群格局。二是推动特色工业园区与宜居城镇相协调的职住平衡。在重庆、成都非核心城市功能疏解过程中,要加强国土空间布局规划,做好区域之间的协调,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形成完善的城市层级体系和城市群格局,使工业园区与宜居城镇连绵不断,在成渝两地之间形成高质量发展的经济走廊和满足高品质生活的城市居住空间。三是优化配置保护耕地和城乡建设用地指标。要在川渝两地全域范围对城乡建设用地指标进行优化配置,通过测算单位土地面积的经济价值,做好耕地占补平衡,促进城乡协调发展,以高质量城市化反哺第一产业高质量发展。
携手推动成渝地区“中部崛起”
重庆日报:如何把成渝地区中部崛起作为推动双城经济圈建设走深走实的重要突破口,加快推动重庆西扩、成都东进?
汪锋:重庆西扩,成都东进,成渝两地之间的中部地区地理区位优势明显,是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的重要突破口。首先,要适度超前完善成渝中部地区的交通、能源、水资源等基础设施布局。进一步完善川渝地区高速铁路、城际铁路、高速公路和非收费公路运输物流体系,吸引重要行业领军企业在成渝中部地区投资兴业,进而引进产业链价值链上的其他企业落子川渝地区,通过产业发展带动成渝中部地区崛起。其次,进一步加强成渝两地跨区域协作,在城市空间布局规划中相向而行。重庆和成都两座超大型城市的部分城市功能备份可以落子成渝中部地区,以共享两座城市的辐射带动作用。再次,进一步明确西部科学城的国家定位,向中央争取国内重要科研机构在川渝地区进行战略备份。在成渝中部地区选址建设以一流大学校区、大科学装置和高水平研发机构为主体的科学城,吸引高水平研究型人才在成渝中部地区集聚,形成国家重要的基础研究和人才备份基地,带动战略性新兴产业升级和高质量发展。
原文链接:https://m.cqrb.cn/cqrb/2023-08/14/008/content_rb_238598.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