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2月26日,人民论坛网全文刊发城市化与区域创新极发展研究中心、重庆大学特聘教授姚树洁的理论文章《以农业新质生产力赋能中国式现代化》。

2025年中央一号文件聚焦“三农”问题,明确提出“以科技创新引领先进生产要素集聚,因地制宜发展农业新质生产力”。中国作为人口超14亿的大国,粮食安全、农民增收、城乡协调发展等问题关乎国计民生。首先,粮食安全是底线,在保障“吃饱”基础上,需升级为“吃好”“吃健康”;其次,城乡均衡发展是目标,通过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缓解大城市资源环境压力,构建大中小城市有机融合的新型城镇化格局;再者,要提升农民素质、技术与收入水平,缩小城乡差距,实现共同富裕。
农业新质生产力的核心内涵
农业新质生产力指以劳动者素质提升、劳动对象优化、劳动手段革新为驱动的现代农业高质量发展模式。具体包括三大技术支柱。一是生物技术创新,包括生物防治与生态治理,减少化学农药依赖,发展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修复土壤生态,还有种业振兴,培育高产、抗逆、营养强化的新品种,保障粮食产能与品质;二是化学技术升级,包括高效化肥与农药,研发精准施肥技术,降低面源污染,提升土地可持续利用能力,构建绿色生产链,推动化肥农药减量化,推广有机肥替代,构建环境友好型农业;三是农机与数字技术融合,包括智能农机普及,推广无人驾驶、精准播种和收割等机械化设备,替代传统人力密集型作业,推进农业数字化,利用物联网、大数据监测农田环境,优化生产决策,区块链技术溯源提升食品安全。
如何推动农业新质生产力形成与发展
一是强化科技创新与成果转化,包括设立农业科技攻关专项,支持生物育种、智能农机等“卡脖子”技术突破,建设区域性农业技术推广中心,推动“实验室到田间”的快速转化。
二是培育新型职业农民,一方面开展职业技能培训,提升农民在数字技术、生态农业等领域的应用能力;另一方面,完善“农民合作社+企业+科研机构”合作模式,促进小农户融入现代农业产业链。
三是优化县域经济与城镇化布局,通过产业兴县,发展特色农产品加工、乡村旅游、农村电商等县域支柱产业,吸引人口就近就业,促进城乡要素流动,引导城市资本、技术下乡,激活农村资源价值。
四是构建全链条质量安全体系,从种植、加工到储运环节,推行标准化生产与全程可追溯制度,加强市场监管,严惩农残超标、假冒伪劣等违法行为。
此外,推动农业新质生产力发展,还需要有强劲的政策保障与长效推进措施。一是财政支持,加大农业科技研发、农机购置补贴力度,设立乡村振兴专项基金;二是制度创新,试点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探索土地增值收益反哺农民机制;三是社会协同,鼓励企业、高校参与“万企兴万村”行动,形成多元主体共建格局。
中央一号文件首提“农业新质生产力”,通过技术赋能、城乡融合与制度革新,不仅有助于筑牢粮食安全防线,更将释放农村发展潜能,实现农民增收、生态改善与区域均衡发展的目标,为农业可持续发展贡献中国方案。
原文链接:
http://www.rmlt.com.cn/2025/0226/724087.shtml
姚树洁个人简介

姚树洁,重庆大学国家级特聘教授,城市化与区域创新极发展研究中心秘书长,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本科毕业于海南大学,获英国曼彻斯特大学经济学硕士和博士学位,并在牛津大学完成博士后研究。2014年全职回国,担任重庆大学社会科学部副主任及国家级特聘教授。
姚教授曾任英国诺丁汉大学当代中国学学院和孔子学院创建院长、教授,中国-欧盟研究网络首席经济学家,世界银行、联合国等国际组织经济顾问。他的足迹遍布欧、非、亚20多个国家,从事广泛的工作与研究。1997-1998年担任英国中国经济学会主席,2012年起成为中国软科学高级顾问,2014年被评为重庆市首席专家工作室领衔专家(经济学),2021年担任重庆市高等教育经济学本科专业教育指导委员会主任委员,并被评为重庆英才-优秀科学家。
在学术研究方面,姚教授在Journal of Political Economy、《经济研究》(14篇)等国内外SSCI/CSSCI数十种著名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200余篇,并在国内外著名出版社出版中英文专著和编著20部。他在《Financial Times》《人民日报》《光明日报》《参考消息》《人民论坛》等国内外主流媒体发表文章100多篇,担任中国中央电视台国际广播频道(CGTN,CGTN-Radio)特约评论员。姚教授多次与江泽民、胡锦涛、温家宝、王岐山、刘延东等原国家领导人座谈,担任《经济研究》等多个SSCI/CSSCI期刊编委,Digital Economy and Sustainable Development首席主编。
姚教授的学术影响力显著,Google Scholars显示其著作和论文引用次数达到8654次,H-index为50(最近五年30篇),i10-index为112篇,最近三年有2篇高被引论文。中文CNKI引用次数为5406次,单篇最高引用825次。他连续多年被评为爱思唯尔(Elsevier)全球应用经济学高被引学者(2020-2023年),并连续多年入选全球2%顶尖科学家终身和年度排行榜(2021-2024年)。在英国近代千名优秀经济金融管理领域科学家排名中,姚教授位列第261名,仅次于经济学诺贝尔奖得主James Mirrlees教授。
回国后,姚教授主持了一项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结题良好)、一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后评估特优)、一项中国工程院重点研究项目及10多项其他省部级科研项目。他荣获第九届张培刚发展经济学优秀论文奖、安子介国际贸易优秀文章奖,以及多项国家级和省部级科研优秀成果一、二、三等奖和优秀文章奖。《重庆日报》2020年和2021年连续两年评选其文章为10佳优秀理论文章。十多篇资政报告得到国家级和正省部级领导人批示和采纳,关于现代化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和乡村振兴的建议被纳入重庆市“十四五”规划。中文文章被人大复印资料全文转载17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