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月30日,城市化与区域创新极发展研究中心秘书长、重庆大学特聘教授姚树洁接受中国国际电视台(CGTN)《今日世界》栏目采访,深度解读习近平总书记上海考察重要讲话精神指引下的区域发展实践,剖析此次考察对中国人工智能发展的深远影响。
人工智能技术正以破竹之势加速迭代,迎来爆发式增长的黄金期。习近平总书记高瞻远瞩,多次强调加快发展新一代人工智能是我国赢得全球科技竞争主动权的关键战略抓手。4月29日,总书记亲赴上海考察,将目光聚焦于这一前沿领域,此次行程意义非凡。就在几天前,中央政治局刚围绕加强人工智能发展和监管展开集体学习,而总书记的上海之行,正是对相关战略部署的实地调研与推进。在考察期间,习近平总书记专程参观了上海人工智能大模型创新中心,着重强调上海要在人工智能发展与治理进程中勇立潮头,发挥引领示范作用。
姚树洁教授在接受采访时指出,习近平总书记此次考察对塑造中国人工智能发展轨迹具有不可估量的战略意义。这一行动充分彰显了国家对人工智能重要性的深刻洞察,精准把握了人工智能与经济增长之间千丝万缕的联系。他进一步阐述到,在21世纪这个崭新的时代,人工智能已然跃升为技术创新的核心驱动力,成为全球新一轮工业化进程的中流砥柱。当下热门的大数据、“互联网 +”等新兴业态,追根溯源皆是由人工智能技术赋能驱动。
人工智能:大国博弈新赛场,中国发展正当时
姚树洁教授认为,在当今国际竞争格局下,掌握人工智能技术的大国将在全球经济竞争中占据关键地位。这里所指的大国,不仅需要雄厚的财力支撑与卓越的技术创新能力,更重要的是能够将人工智能技术深度融入实体经济。因为经济体量越大、人口基数越庞大,人工智能在推动经济发展、社会变革方面所能释放的能量就越惊人。中国作为全球人口第一大国,国内生产总值稳居世界第二,为人工智能的广泛应用提供了广阔天地,也必将从人工智能的蓬勃发展中收获丰厚的经济红利。毋庸置疑,人工智能的进步对于中国实现未来高质量经济增长目标至关重要。
中国在人工智能领域已取得显著成就,展现出强劲的发展势头。从研究论文的高产输出,到关键技术的重大突破,再到大模型的快速商业化落地,中国均走在世界前列。剖析了中国人工智能生态系统的核心优势:一方面,近十年中国在经济高速增长与对外开放的进程中,积累了庞大的人力资源,高等教育普及程度大幅提升,为计算机和技术领域培育出大量专业人才;另一方面,随着经济实力不断增强,中国持续加大人工智能领域的资金投入,在计算机制造、信息基础设施建设、互联网及物联网等领域的深厚基础,更为人工智能及数字经济发展筑牢了坚实支撑。
姚树洁教授坦言,中国在人工智能部分领域仍存在短板。例如,在高端芯片及计算机中央处理器方面,与世界顶尖水平仍存在明显差距,尤其在高端芯片制造、极小尺寸高性能芯片设计生产等关键环节,尚未完全突破技术瓶颈。而这些核心技术恰恰是人工智能发展的重要基石,一定程度上制约着产业发展。值得肯定的是,中国已充分认识到这些差距,并正以大量资源投入推动技术攻关。姚树洁教授对此充满信心,他认为,凭借中国庞大的潜在规模经济和范围经济优势,未来必将在人工智能发展前沿占据重要地位。
上海:人工智能创新浪潮中的 “弄潮儿”
上海在人工智能发展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关键作用。2025年第一季度数据显示,上海人工智能产业呈现出超预期的强劲增长态势,成为拉动地区生产总值增长的核心引擎,充分展现这座城市在新兴技术领域的蓬勃活力与创新潜力。作为中国经济、金融、贸易与航运中心,上海凭借深厚的产业积淀、优质的资源集聚效应与开放包容的创新生态,在迈向世界级科技创新中心的进程中占据得天独厚的优势。
姚树洁教授分析称,上海拥有丰富的人力与物力资本,堪称国内最先进的大都市。中国科学院上海分院等顶尖科研机构与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等优质高校资源在此汇聚,构建起从基础研究到人才培养的完整创新链条,为人工智能产业发展持续输送专业力量。同时,依托高度开放的城市特质与繁荣经济,上海国内生产总值已达到发达国家城市水平。当前,上海正加速推动产业结构向高端转型升级,在前沿技术设备研发与生产领域始终走在全国前列,其领先的科研创新基础设施为人工智能技术突破与成果转化提供了坚实支撑。这座昔日的经济重镇,如今已成功转型为兼具经济实力与创新活力的技术高地,凭借对长三角及全国强大的辐射带动作用,成为驱动经济发展与技术革新的核心力量。
值得关注的是,在人工智能高层学习会议结束四天后,国家主席习近平亲临上海人工智能大模型创新中心参观调研。作为为100多家企业提供孵化服务的重要平台,该中心在推动人工智能产业发展中意义重大。姚树洁教授强调,人工智能作为新兴技术,必将引领全球创新潮流,而其发展离不开完整产业生态系统的构建。以上海开发区和浦东新区为例,凭借政策扶持与区位优势,大量高科技企业在此集聚,形成强大的产业集群效应。国家主席的到访,以及高层学习会议邀请顶尖科学家共商发展,不仅彰显了国家对人工智能发展的高度重视与战略决心,更为全国人工智能产业发展树立了标杆,有力推动人工智能发展战略落地实施 。
携手共进:中国人工智能助力全球南方发展
在人工智能技术加速迭代、全球竞争日趋激烈的背景下,中国与全球南方国家在人工智能领域的合作潜力备受瞩目。姚树洁教授指出,中国一方面需持续提升自身人工智能技术实力,以跻身世界人工智能领域前列;另一方面应践行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将自身发展与全球南方国家需求相结合,特别是深化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技术合作。
在具体实践中,中国已将助力非洲人工智能发展纳入重要规划,计划在非洲建设人工智能平台与发展中心。未来,中国有望凭借自身在大数据和数字平台建设领域的优势,帮助非洲国家搭建数字化基础设施,推动人工智能技术在农业生产优化、工业智能化升级、服务业效率提升等场景落地,让当地民众和企业共享技术发展红利。同时,中国积极探索与老挝等欠发达国家的合作路径。尽管老挝经济基础薄弱,但在中国支持下,双方正围绕数字经济浪潮,共同研究人工智能技术赋能当地特色产业的可行方案,致力于推动老挝实现经济跨越式发展,为全球南方国家的技术合作与共同发展提供新范式。
原文链接:
https://radio.cgtn.com/podcast/news/1/How-is-Shanghai-leading-the-charge-in-Chinas-AI-revolution/549974
姚树洁个人简介

姚树洁,重庆大学国家级特聘教授,城市化与区域创新极发展研究中心秘书长,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本科毕业于海南大学,获英国曼彻斯特大学经济学硕士和博士学位,并在牛津大学完成博士后研究。2014年全职回国,担任重庆大学社会科学部副主任及国家级特聘教授。
姚教授曾任英国诺丁汉大学当代中国学学院和孔子学院创建院长、教授,中国-欧盟研究网络首席经济学家,世界银行、联合国等国际组织经济顾问。他的足迹遍布欧、非、亚20多个国家,从事广泛的工作与研究。1997-1998年担任英国中国经济学会主席,2012年起成为中国软科学高级顾问,2014年被评为重庆市首席专家工作室领衔专家(经济学),2021年担任重庆市高等教育经济学本科专业教育指导委员会主任委员,并被评为重庆英才-优秀科学家。
在学术研究方面,姚教授在Journal of Political Economy、《经济研究》(14篇)等国内外SSCI/CSSCI数十种著名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200余篇,并在国内外著名出版社出版中英文专著和编著20部。他在《Financial Times》《人民日报》《光明日报》《参考消息》《人民论坛》等国内外主流媒体发表文章100多篇,担任中国中央电视台国际广播频道(CGTN,CGTN-Radio)特约评论员。姚教授多次与江泽民、胡锦涛、温家宝、王岐山、刘延东等原国家领导人座谈,担任《经济研究》等多个SSCI/CSSCI期刊编委,Digital Economy and Sustainable Development首席主编。
姚教授的学术影响力显著,Google Scholars显示其著作和论文引用次数达到8803次,单篇最高引用548次,H-index为50(最近五年30篇),i10-index为112篇,最近三年有2篇高被引论文。中文CNKI引用次数为5794次,单篇最高引用827次,下载总量超过25.2万次,H-指数30篇,G-指数70篇。他连续五年被评为爱思唯尔(Elsevier)全球应用经济学高被引学者(2020-2024年),并连续多年入选全球2%顶尖科学家终身和年度排行榜(2021-2024年)。在英国近代千名优秀经济金融管理领域科学家排名中,姚教授位列第261名,仅次于经济学诺贝尔奖得主James Mirrlees教授。
回国后,姚教授主持了一项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结题良好)、一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后评估特优)、一项中国工程院重点研究项目及10多项其他省部级科研项目。他荣获第九届张培刚发展经济学优秀论文奖、安子介国际贸易优秀文章奖,以及多项国家级和省部级科研优秀成果一、二、三等奖和优秀文章奖。《重庆日报》2020年和2021年连续两年评选其文章为10佳优秀理论文章。十多篇资政报告得到国家级和正省部级领导人批示和采纳,关于现代化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和乡村振兴的建议被纳入重庆市“十四五”规划。中文文章被人大复印资料全文转载18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