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地时间7月28日至29日,中美两国在瑞典斯德哥尔摩进行了新一轮经贸会谈。双方就中美经贸关系、宏观经济政策等共同关心的经贸议题开展了坦诚、深入、富有建设性的交流,回顾并肯定了中美日内瓦经贸会谈共识和伦敦框架落实情况。然而,在这次重要会谈结束后的短时间内,当地时间7月31日,美国总统特朗普签署行政令,宣布对多个国家和地区实施“对等关税”,税率范围从10%到41%不等。8月6日,针对美国新推出的关税政策及其对全球贸易伙伴的影响,中国国际电视台(CGTN)《今日世界》栏目邀请了城市化与区域创新极发展研究中心秘书长、重庆大学教授姚树洁,美国国际事务与外交研究生院教授乔亚夫・托克尔,华东师范大学教授约瑟夫·格雷戈里·马奥尼等专家进行深入探讨。
在谈到特朗普宣布的最新“对等关税”政策时,姚树洁教授认为,中国作为美国的主要贸易伙伴之一,尽管此次未被列入关税清单,但从美国的关税策略来看,只是优先处理了与欧盟主要国家及北美其他国家的贸易关系,待其理顺关系后才会更明确地制定对华政策。不过,中国在这一问题上的态度始终明确且坚定。随着中国自身经济的稳步发展,已无需过度担忧美国出台的极端政策:一方面,中国始终秉持开放态度和平等互利的原则,愿意通过谈判解决分歧;另一方面,中国也做好了应对最坏情况的准备,即便美国采取极端举措,中国也有足够的能力承受和反击。
在姚树洁教授看来,美国存在的最大问题是政策的不确定性,其政策常常在毫无征兆的情况下作出改变或摇摆。这种不确定性不仅影响了中美在技术、人文、投资等领域的合作可能性,同时也迫使中国必须迅速思考并制定相应的应对策略。这也正是贸易谈判进程漫长的原因之一。他提到,贸易谈判从来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尤其是那些历时多年才达成的协议,它们的复杂性和难度远超最初的设想。瑞士、印度、南非等多个经济体对美国关税政策的摇摆不定感到困惑,这一点从华盛顿最近与其他国家签署的一系列关税协议中就能得到印证。
谈及美国实施最新“对等关税”政策背后的深层原因,姚树洁教授进一步分析认为,这与全球经济格局的变化密切相关。多年前,全球经济由七国集团(G7)及相关经济体高度主导,它们在全球GDP中占据相当大的份额;而如今,即便作为七国集团(G7)领头羊的美国,其绝对份额的全球占比实际上也在持续下降。美国与G7其他六个成员国之间存在巨大利益分歧,这种分歧不仅带来诸多问题,也对经济产生显著影响。在此背景下,美国实施的贸易政策对G7内部其他成员及相关经济体区块具有强烈针对性,这将对国际政治和商业领域造成长期的不稳定。与此同时,东南亚国家在全球经济地位的提升以及由此形成的新地缘政治结构的变化,也是影响美国政策选择的一个重要因素。
原文链接:
https://www.cgtn.com/tv/replay?id=CHIfbAA
姚树洁个人简介

姚树洁,城市化与区域创新极发展研究中心秘书长,长江学者特聘教授(2014)。曾任英国诺丁汉大学教授、当代中国学学院创建院长,世界银行、联合国等国际组织经济顾问。2014年重庆市首席专家工作室领衔专家(经济学),2021年重庆英才·优秀科学家,2025年首届全英/全欧中国经济学会会士。在SSCI/CSSCI期刊上发表论文200余篇,出版中英文专著和编著20余部,爱思唯尔(Elsevier)高被引学者(2020-2024年)、全球2%顶尖科学家终身和年度排行榜(2021-2024年)。10余篇资政报告获国家和省部级领导肯定性批示。在国内外主流媒体发表文章100多篇,长期担任CGTN特约评论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