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心通讯

第四届城市化与区域创新极发展论坛举行 

专家学者围绕新质生产力与战略腹地建设展开研讨


作者: 日期:2024-05-27 15:36 点击:

5月25日,第四届城市化与区域创新极发展论坛在重庆大学举行,来自北京大学、西安交通大学、南开大学、四川大学、重庆大学等高校的100余名专家学者齐聚一堂,就新质生产力与战略腹地建设展开研讨。重庆大学党委副书记冯业栋,重庆市科学技术协会党组成员、副主席冯纲出席并致辞。重庆大学社会科学学部副主任、城市化与区域创新极发展研究中心秘书长姚树洁主持论坛活动。


/Users/gongdan/Desktop/01/0001.JPG0001

/Users/gongdan/Desktop/01/DX__7190.JPGDX__7190


冯业栋表示,举办此次以“新质生产力与战略腹地建设”为主题的论坛,是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新时代推动西部大开发座谈会和视察重庆的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充分发挥智库在研究阐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推动助力新时代西部大开发和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中的聚智汇力作用的具体实践。重庆大学将聚焦对标落实教育、科技、人才三位一体的战略部署,培育壮大新质生产力和加快推进国家战略腹地建设,走出扎根巴渝大地、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新路径,在全面支撑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以及推动共建“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中展现新担当、新作为。

冯纲对城市化与区域创新极发展研究中心成立以来,在学术研究、决策咨询、人才培养、社会服务等方面取得的成绩表示肯定,希望研究中心进一步构建开放、包容、合作的协同创新机制,努力打造人才高地、创新高地、开放高地、价值高地,力争早日建成西部领先、国内一流、国际知名的高端智库。他同时希望,各位专家发挥专业优势、积极建言献策,为西部地区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成渝地区打造国家战略腹地,以及现代化新重庆建设贡献宝贵智慧。

会上还为城市化与区域创新极发展研究中心第二批学术委员会成员代表颁发了聘书。


/Users/gongdan/Desktop/01/DX__7279.JPGDX__7279


在主题演讲环节,南开大学原副校长佟家栋,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教授龚六堂,西安交通大学经济与金融学院原院长冯根福,四川大学经济学院副院长龚勤林,四川大学经济学院教授邓翔,重庆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副院长汪涛等专家,分别以《以新质生产力发展为推动力,促进开放型市场经济体制机制改革》《发展新质生产力,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新质生产力与战略腹地经济学创新型人才培养》《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国家战略腹地建设的内在逻辑、现实基础与路径选择》《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下一步建设难点、重点思考》《中国式现代化视域下重庆大学公共管理特色发展道路思考》为题,分享了精彩观点。


佟家栋

南开大学原副校长,讲席教授,世界经济学会副会长、中国欧洲学会副会长、欧盟研究会常务理事


/Users/gongdan/Desktop/01/DX__7291.JPGDX__7291


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下,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是中国抓住科技革命发展机遇的重要举措,是促进国家打破封锁、融入国际市场的坚实基础和发展动力。加速形成的新质生产力必须有匹配的生产关系作为制度保障。其中,开放型市场经济是生产关系调整与适应生产力重要的出发点。对此,需要发挥有为政府和有效市场作用,进行规则、规制、管理、标准的深化改革,激发多种所有制主体的创新活力,统筹开放和安全,稳步扩大高质量发展和开放。对于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的发展,重庆和成都均具备引领西南地区发展的潜力,未来需要充分发挥区位优势、政策优势,完善共同发展协同机制,深化改革和体制机制的建设和完善,引领新质生产力的发展。


龚六堂

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教授,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八届学科评议组成员,全国政协委员、提案委员会委员


/Users/gongdan/Desktop/5.25/DX__7386.JPGDX__7386


党的二十大提出要在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这意味着人均GDP要迈上新的大台阶,经济增长需要保持合适速度。发展新质生产力就是在新时代、新阶段、新任务下找到新经济增长点。这就需要进一步从科技创新、数字经济、统一大市场、乡村振兴、高水平开放、共同富裕以及教育强国等方面进行发展新质生产力,推动传统要素升级,引入新要素和提升全要素生产率。在经济发展方面,西部地区与东部地区存在较大差距,发展新质生产力也存在一定短板,需要进一步加强人才引培、加大研究投入,提升研究创新水平,同时要进一步积极对接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等地区,在区域战略和产业承接上进行协同。


冯根福

西安交通大学经济与金融学院原院长,教授,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八届学科评议组成员


/Users/gongdan/Desktop/5.25/DX__7434.JPGDX__7434


新质生产力是基础性革命的突破,包括生产要素的创新性配置和产业的转型升级,需要靠创新来推动。加快西部地区的发展,最关键是要加快西部地区高层次人才的培养。然而总体上来看,西部地区应用经济学人才培养远远达不到服务西部地区社会发展的需求,呈现出西部地区落后东部地区,北部地区落后南部地区的特点。为此,一是要积极进行学科和专业的优化调整,应对第四次科技革命与数字革命带来的冲击,必须增设新的专业和改造升级传统专业;二是要培养高层次的经济学人才,要对整个博士生培养的知识结构体系进行升级;三是要掌握与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时代相适应的经济分析工具。


龚勤林

四川大学经济学院副院长、教授,四川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高质量发展研究院院长


/Users/gongdan/Desktop/01/DX__7479.JPGDX__7479


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无论从历史演进还是现实聚焦上考察都具有独特而重要的战略地位,是新时代国家战略腹地建设理想的核心承载区。国家战略腹地建设,重点在于把握“新时期、新时代”的语境,围绕“战略”“腹地”“国家”三个关键词,优化重大生产力布局。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主动服务和融入国家战略腹地建设,其优势在于,具有“扎实完备”的发展基础和产业体系,领有“保链稳链”的关键科技创新实力,具有“服务大局”的产业备份承接能力,富有“平战结合”的要素供应和设施支撑;同时也存在一些不足。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打造国家战略腹地核心承载区需要以战略思维、创新思维、底线思维和极限思维协同推进。


邓 翔

四川大学经济学院教授,中国欧洲学会副会长,欧盟“让.莫内讲席教授”


/Users/gongdan/Desktop/5.25/DX__7506.JPGDX__7506


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以来,在政策设计、组织架构建立、合作机制形成、重大项目推进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但仍面临着产业同质化竞争等问题。要进一步辩证看待成渝间的竞争与合作问题,通过高水平竞争,进一步促进产业分工,改善投资、人文和生态等环境,并保留自身特色。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不能简单复制过去三线建设模式,而是要和新时代高质量发展的经济体系相结合。在进一步推进双城经济圈建设中,要联合争取更多中央政策红利,补足基础设施短板,加强战略大后方建设,强化应急体系建设,扩大干部交流规模,以及在港口、中欧班列、自贸区以及空间创新等方面加强深度合作。


汪 涛

重庆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副院长、教授,国家科学技术部第六次国家技术预测专家


/Users/gongdan/Desktop/5.25/DX__7533.JPGDX__7533


重庆大学要在数字政府、数字经济、数字社会、数字城市建设背景下,加强对超大城市数字治理的研究。数字政府方面,围绕做实数字政府,真正解决数字化中存在的问题,从实践层面对理论进行检验。数字经济方面,要紧密结合重庆“33618”现代制造业集群体系建设,把与科技、绿色、数字等相关的新质生产力研究好。数字社会方面,期待社会服务不是传统的依靠人,而是用智慧化、数字化的方式来解决,从而牵引新质生产力的发展。数字城市方面,突出重庆特色,开展城市地下空间智慧化治理研究,提升城市韧性。


姚树洁在总结讲话中指出,专家们的报告主题鲜明、重点突出,内容丰富、思想深刻,对于西部地区特别是成渝地区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服务和融入国家战略腹地建设,具有重要指导意义。他建议,专家学者要进一步加强理论和实践研究,加强拔尖创新人才自主培养,加强建言献策工作,为“新质生产力与战略腹地建设”多作贡献。他表示,城市化与区域创新极发展研究中心将从组织课题研究、举办学术交流活动、畅通决策咨询成果转化渠道等方面,充分发挥智库作用,为专家学者参与新时代西部大开发和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搭建平台。

据了解,城市化与区域创新极发展研究中心是中国科协、重庆市人民政府、重庆大学、四川大学四方共建智库。中心自2020年11月成立以来,共组织院士专家承接国家和省部级决策咨询课题20余项,出版专著3部,发表高水平论文150余篇,撰写的20余篇决策咨询报告获得省部级以上领导肯定性批示。城市化与区域创新极发展论坛是中心打造的品牌学术交流活动,旨在邀请院士专家紧扣完善城市化战略、瞄准区域创新发展趋势、聚焦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开展战略研讨,为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推进区域协调和创新驱动发展、推动中国特色城市化与区域创新极发展贡献智慧。

本次论坛在重庆大学建校95周年、重庆大学经济与工商管理学院恢复建制35周年之际,由重庆大学、重庆市科学技术协会指导,城市化与区域创新极发展研究中心联合重庆市习近平经济思想研究院(重庆大学)、重庆大学社会科学研究处、重庆大学社会科学学部主办,重庆大学经济与工商管理学院、四川大学经济学院、重庆市科学技术协会战略发展部协办。重庆大学经济与工商管理学院党委书记严太华、副院长刘辛,城市化与区域创新极发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重庆市院士工作服务中心副主任秦定龙、重庆大学社会科学研究处副处长杨华、重庆大学社会科学学部综合办公室主任张蕾,城市化与区域创新极发展研究中心办公室主任、重庆大学经济与工商管理学院副教授欧璟华,以及重庆大学、四川大学师生代表100余人参加论坛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