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6月23日,由重庆大学、重庆市文化和旅游发展委员会指导,重庆大学社会科学研究处、重庆市文化和旅游发展委员会市场拓展处主办;城市化与区域创新极发展研究中心、重庆大学文化创意产业研究院承办的“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巴蜀文旅走廊建设学术交流会”在重庆大学主教会议室举办。
今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在重庆视察,对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以及文化旅游工作提出系列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指明了地方政府工作重要方向,强调要共建巴蜀文化旅游走廊。本次学术交流会围绕习近平总书记重庆讲话精神,阐释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巴蜀文旅走廊建设重要目标,聚焦项目、品牌、活动、平台、政策、改革、机制等方面,组织政府职能部门领导、学界知名专家、代表企业齐聚重庆大学,共同探讨进一步深化巴蜀文化旅游走廊共建,加快打造一批具有成渝地区文旅辨识度和世界级影响力的标志性成果。
重庆大学社会科学研究处处长袁文全主持开幕式和主旨发言环节,重庆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李剑,重庆市文化和旅游发展委员会党委委员、副主任朱茂分别致开幕辞。
重庆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李剑致辞表示:近10年来,在重庆市政府大力支持下,重庆大学进入发展快车道,在多学科领域取得重要突破。由重庆大学和四川大学牵头共建的“城市化与区域创新极发展研究中心”、重庆市文旅委与重庆大学共建的“重庆大学文化创意产业研究院”等新型智库基地,均为服务于国家重大发展战略和政府咨政的重要机构和新型智库平台。重庆大学将积极参与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各项建设工作,牵头组织成渝地区的高校力量,推进巴蜀文旅走廊建设的标志性成果培育转化。
重庆市文化和旅游发展委员会党委委员、副主任朱茂致辞指出:近年来,巴蜀文旅走廊的政策与建设机制虽在不断完善。但总体上看,仍存在建设的标志性成果不够突出、品牌系列知名度不高等问题,亟待专家学者发挥专业优势指导,期待以本次学术交流会为契机,推进政府决策出台与高质量成果转化。
会议的主旨发言环节,著名美学大家、中国社会科学研究院研究员、中华美学学会会长高建平发表《中华美学精神与中国乡村美的构成要素》演讲,他指出巴蜀文旅走廊建设,需要倡导乡村的有机生长与发展,通过发掘乡土故事,让历史活在当下,要尊重并理解本土的生活方式,实现从“自美其美”到“人所共美”。
重庆市文化和旅游发展委员会党委委员、副主任朱茂发表《突出桥头堡 接通走廊链——当前巴蜀文化旅游走廊建设的重中之重》演讲。他指出,在新的形势背景下,推动巴蜀文化旅游走廊建设走深走实是当务之急,他呼吁专家们参与建设和提供指导,为巴蜀文旅走廊建设积极发声。
重庆大学经济与工商管理学院教授、旅游人才发展研究院院长龙勇以《强化大足石刻文旅资源开发 促进巴蜀文旅走廊建设》为题,提出通过聚焦石刻文化,打造全国乃至世界一流旅游目的地,并通过提供每年推出小爆点,每两到三年推出大爆点的策划路径,持续吸引游客,确保巴蜀文旅走廊建设的可持续发展策略。
主旨发言后,由重庆市文化和旅游发展委员会市场拓展处处长陈永雄主持,与会专家进行圆桌座谈会交流环节。来自学界和业界的专家代表围绕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巴蜀文旅走廊建设项目(事项)、品牌、活动、平台、政策、改革、机制七个方面,展开研讨交流。
重庆市文化和旅游研究院院长牟元义表示,巴蜀走廊中部塌陷问题主要体现在企业参与严重不足,建议扩展格局到东南亚和南亚,并发挥夜经济优势;重庆大学美视电影学院教授、常务副院长范蓓提出抓住“跟着短视频、短剧去旅行”宣传风口,加强精神文化层面建设的文旅产品推进;重庆师范大学地理与旅游学院教授、副院长张云耀就巴蜀文旅发展存在的文旅IP不够、文旅产品不足、政府、学界、业界关注点不一致三方面问题提出建议;中旅(西南)旅游投资有限公司副总经理蒋昊阳提出巴蜀文旅走廊是产品,文旅思维是求异。鼓励自然生长的民间活动;重庆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地方政府治理协同创新中心主任陈升认为,加强建设低成本数字走廊,展示特色精华文旅场景;西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副教授向旭提出,在疫情、经济下行背景下,从国家层面推动造势,建设西部地区旅游名县;重庆大学经济与工商管理学院教授、重庆旅游人才发展研究院院长龙勇表示,合作需以“我”为主,为“我”所用,把控局面,占据优势。
与会专家并进一步就如何打造成渝滴入如何共建巴蜀文旅走廊、文旅如何彰显成渝地区辨识度等诸多具体问题,展开讨论和交换意见。
“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巴蜀文旅走廊建设学术交流会”是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重庆讲话精神,主动服务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的务实举措,必将为唱好新时代西部“双城记”汇聚强大产学研力量,成为推动巴蜀文旅走廊建设高质量发展重要抓手。
重庆大学社会科学研究处处长副处长、城市化与区域创新极发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杨华、重庆大学社会科学学部办公室主任张蕾、重庆大学人文学部办公室主任刘淳、重庆大学美视电影学院教授、重庆大学文化创意产业研究院执行院长王立新与重庆市文化和旅游发展委员会市场拓展处部门人员出席了本次交流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