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聚焦

中国国际电视台(CGTN)专访姚树洁:上半年我国经济稳步向好 发展韧性持续增强


2025年07月20日 08:47 | 来源:中国国际电视台(CGTN)

来源:中国国际电视台(CGTN)



7月18日,中国国际电视台(CGTN)黄金时段新闻时事评论节目《今日世界》采访了城市化与区域创新极发展研究中心秘书长、重庆大学教授姚树洁。在采访中,姚教授深入剖析了上半年我国GDP同比增长5.3%的关键因素,解读了中国经济的发展特征及强大韧性的具体体现。

姚树洁教授指出,在复杂多变的国内外环境下,我国GDP同比增长5.3%,这一增速超越多数人预测的5%,不仅成绩令人鼓舞,更彰显出中国经济强劲的韧性与活力。他特别提到,自2025年4 月美国推出“对等关税”等政策后,外界普遍担忧中国出口会受重创,但实际出口表现远超预期,同比增长达7.2%。

他认为,中国出口逆势增长的原因有两方面:一方面,全球对中国商品和服务的需求依然旺盛,且中国成功实现出口目的地多元化,从美国等传统市场转向非洲、拉丁美洲等新兴国家。这不仅稳定了出口规模,更推动了出口商品技术与质量的提升,成为拉动国内经济的核心动力;另一方面,金融与政策的协同支持发挥了重要作用。中国人民银行、中央政府、财政部、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等多部门形成合力,在经济发展与消费刺激上共同发力。例如新能源汽车补贴等政策,有效激活了国内消费、民间投资与国有投资,使得上半年的投资表现亮眼。

姚树洁教授强调,中国已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发展重心从追求数量转向注重质量。然而,西方媒体仍以过去的固有视角看待中国经济,忽视了中国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的重要现实——经济规模已十分庞大且持续增长。以2024年为例,中国经济总量达135万亿元,即便仅增长5%,其净增量也相当于一个世界中等规模经济体的总量,接近全球前20大经济体水平。

姚树洁教授进一步表示,中国无需再追求两位数增长,因为这会引发环境、资源消耗及城市发展等一系列问题。从两位数增长主动调整至个位数增长,像今年上半年5%左右或略高的增速,已是相当不错的成绩。若能保持这一增速,中国有望在不久后成为世界第一大经济体。他还提到,中国经济结构已发生深刻变化,高质量制造业和服务业成为主导。如今,中国出口由技术创新驱动,这将为其在国际市场带来长期比较优势。他认为,技术创新与人民生活质量提升才是关键。经济高速增长往往伴随污染、拥堵等问题,而中国政府当前的举措契合经济发展阶段需求。西方媒体终将认识到,中国推动国家现代化的发展战略是健康且可持续的。

姚树洁教授以具体案例说明中国经济的韧性:中国制造商如比亚迪生产的电动公交车,在以美国为代表的国家实施出口管制的背景下,仍能打入英国伦敦等全球最先进、最挑剔的市场。从数据来看,尽管西方国家对中国商品加征高额关税,导致一款售价10万元人民币的中国新电动汽车,在伦敦或西欧市场售价攀升至30万元,但这并未阻碍中国制造的产品渗透全球市场——过去几年,中国不仅汽车总出口量位居全球第一,新能源汽车出口量也稳居全球首位。他认为,今年汽车等行业的订单还将显著增长,再创奇迹。不止汽车领域,中国在其他行业同样表现出色。尽管美国禁止向中国出口高质量小尺寸芯片,但中国仍是全球最大的计算机芯片生产国之一。今年上半年,中国集成电路出口额达6502.6亿元,同比增长20.3%,其中芯片出口也实现较高增幅。

姚树洁教授认为,中国贸易出口的强劲势头,以及14亿消费者生活条件和质量的提升,正是中国经济迎难而上、稳中向好的原因。他还观察到,中国的街道、工业区即便午夜仍有商店营业、商业活跃,而在西欧如伦敦,晚上7点后街上便近乎空寂。这种商业活力既源于政府的努力,更源于民众对经济发展的积极性。

原文链接:

https://radio.cgtn.com/podcast/news/5/Why-is-Chinas-economy-outperforming-expectations-in-H1-2025/2716463



姚树洁个人简介



姚树洁,城市化与区域创新极发展研究中心秘书长,长江学者特聘教授(2014)。曾任英国诺丁汉大学教授、当代中国学学院创建院长,世界银行、联合国等国际组织经济顾问。2014年重庆市首席专家工作室领衔专家(经济学),2021年重庆英才·优秀科学家。在SSCI/CSSCI期刊上发表论文200余篇,出版中英文专著和编著20余部,爱思唯尔(Elsevier)高被引学者(2020-2024年)、全球2%顶尖科学家终身和年度排行榜(2021-2024年)。10余篇资政报告获国家和省部级领导肯定性批示。在国内外主流媒体发表文章100多篇,长期担任CGTN特约评论员。





extend1 extend2
extend3 extend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