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0月2日,一架装载48吨货物的B767-300全货机从海南海口美兰国际机场顺利起飞,经停肯尼亚内罗毕后飞往南非约翰内斯堡,标志着海南自贸港首条直达非洲的国际货运航线“海口—内罗毕—约翰内斯堡”正式开通。该航线的启动,进一步深化了中非之间的经贸合作。中国国际电视台(CGTN)《今日世界》栏目就此连线采访了城市化与区域创新极发展研究中心秘书长、重庆大学教授姚树洁,深入解读航线的战略意义及未来合作前景。
近年来,海南与非洲贸易呈现显著增长态势。姚树洁教授指出,这一增长主要源于三方面因素:一是中央为海南自贸港量身打造的开放政策,打通了制度性通道;二是市场需求旺盛,进入本世纪以来,东南非洲国家经济增长明显快于全球平均水平,形成强劲贸易需求;三是国家战略推动,中国正积极推进国际贸易与投资多元化,将拉美、东南亚、南亚、中东和东欧等国家和地区作为重点拓展方向。海南依托“一带一路”倡议红利和自贸港区位优势,被赋予连接非洲与东南亚的优先地位,新航线成为推动两地贸易扩容的重要抓手,未来将为非洲带来更多合作机遇。
对于未来是否可能开通非洲至中国的反向货运航线,姚树洁教授表示“这显然有可能”。他认为,当前航线主要运输从海南发往约翰内斯堡的货物,但未来必将出现非洲运往海南的货物。海南与非洲资源互补性强,非洲的农产品、原材料、矿产资源丰富,对工业制成品,如电脑、手机等需求量巨大。他分析指出,海南与非洲在商品和服务贸易方面仍有巨大潜力尚未挖掘。中国经济持续迈向更高水平国际化,非洲也在加快融入全球经济。中国作为全球最大商品和服务出口国,供给能力成熟,而非洲人口规模庞大、市场需求旺盛,双方优势互补明显,合作空间广阔,蕴含机遇众多。
姚树洁教授指出,海南在中非合作中的作用不仅限于货物贸易,还可拓展至人文交流、旅游、教育和培训等领域。海南作为极具吸引力的旅游目的地,若能吸引更多非洲游客,不仅有助于他们亲身体验中国的发展成果,也有利于将可借鉴的发展经验带回非洲。同时,教育与培训合作潜力巨大。作为一名高校教授,他表示“当然愿意”带领非洲学生赴海南考察。他在牛津大学工作期间曾多次赴非洲开展培训,深知非洲学生勤奋努力,具有强烈改变国家命运的意愿。他进一步指出,中国政府长期以来致力于深化中非合作,既通过中非合作论坛等机制提供支持,又积极推动学生交流、学者互访不断深化。海南大学教育质量不断提升,正为非洲留学生提供更多机会。这些学生亲身感受中国和海南的发展,将成为推动中非双边贸易与交流的“桥梁大使”。
谈及从海南发展历程中可总结的、供其他发展中国家借鉴的重要经验,姚树洁教授分析指出,改革开放初期,海南因交通、教育和产业基础薄弱,发展相对滞后。正因其“后发”特征,国家将其从广东省划出,设立为独立省份,并给予大量政策支持。中央高度重视海南,因其在南海区域具有重要战略地位,在维护国家安全和发展全局中发挥着关键作用。若海南经济不发展,其战略功能难以发挥。因此,国家持续政策倾斜,特别是建设自由贸易港的重大举措,为海南注入强劲发展动力。如今,海南作为“后来者”,在产业、服务、科技、教育等领域全面启动新发展,有望成为中国最具活力的经济体之一。这一实践离不开政府支持,未来发展有望成为“另一个香港”,虽需长期努力,但已为其他发展中国家提供了可参考的发展路径。(编辑:龚 丹 校审: 聂月文 欧璟华)
原文链接:
https://radio.cgtn.com/podcast/news/1/Is-an-EU-wide-drone-wall-feasible/579270
姚树洁个人简介

姚树洁,城市化与区域创新极发展研究中心秘书长,长江学者特聘教授(2014)。曾任英国诺丁汉大学教授、当代中国学学院创建院长,世界银行、联合国等国际组织经济顾问。2014年重庆市首席专家工作室领衔专家(经济学),2021年重庆英才·优秀科学家,2025年首届全英/全欧中国经济学会会士。在SSCI/CSSCI期刊上发表论文200余篇,出版中英文专著和编著20余部,爱思唯尔(ELSEVIER)高被引学者(2020-2024年)、全球2%顶尖科学家终身和年度排行榜(2021-2025年)。10余篇资政报告获国家和省部级领导肯定性批示。在国内外主流媒体发表文章100多篇,长期担任CGTN特约评论员。